[崇弘非遗-传承]传媒学子走进淄博:听闻聊斋俚曲,领略非遗魅力

    2019-07-18 00:13:59 作者:文/孙欣然 图/王宁、石一凡 来源:动漫与传媒学院          浏览数:0

  7月17日,青岛农业大学动漫与传媒学院“崇弘非遗 瑞泽淄博”赴淄博实践服务团十余人共赴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进行了实践的第二次活动——探访聊斋俚曲艺术团,旨在让更多人领略到非遗剧种的魅力。

  聊斋俚曲是清初大文学家蒲松龄将自己创作的唱本配以当时流传的俗曲时调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传统民间音乐文学体裁,经过几百年的口头传唱,逐渐发展到如今为观众所喜闻乐见。2006年5月20日,聊斋俚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次实践队来到淄川区聊斋俚曲艺术团,找到副团长李继瑞为队员们进行详细的介绍。

  谈及聊斋俚曲时,李老师的骄傲之情溢于言表,他说聊斋俚曲是以方言、粗语、民歌为传唱方式的剧种,是可以与《聊斋志异》相媲美的俗文化。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批淄川当地老艺术家们重新挖掘,开创新的曲牌,聊斋俚曲才得以保留下来,重新变得气势恢宏,并且同时因为它亲切的方言、生动有趣的内容以及曲牌的创新等改变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虽是俗文化也可登大雅之堂。2007年,聊斋俚曲艺术团得以成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传唱,已经做到在当地家喻户晓,获得国家级、省级等各大奖项,更是获得了“山东省十佳剧团”称号。

  在采访过程中,实践队注意到艺术团中老年人居多,对于传承问题,李老师说道,从2007年建团至今,骨干力量仍是第一批老艺术家,他们中年纪最大的已经八十多岁,新老交替是当前难度最大的一个问题,他们也一直致力于把培养新人作为一个重点发展方向。聊斋俚曲的传承务必要从年轻人做起,近几年艺术团也从未间断的向各高校毕业学生抛出橄榄枝,,还在当地举办少儿俚曲活动,在实验小学成立少儿俚曲艺术团等,为俚曲的继往开来注入新的活力。

  在采访完李继瑞老师后,实践队有幸观赏到艺术团排练演出过程,灵活婀娜的身姿,令人耳目一新的唱腔,感染着每一名实践队员。

  此次俚曲之行,青岛农大传媒学子发挥学院特色,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俚曲这一非物质文化的魅力,有效推广了俚曲,也让更多的人有了了解这一传统文化的机会。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地址:青岛市城阳区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