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国赛中荣获特等奖

    2023-10-31 22:47:02 作者:闫周慧、陈智慧、尚淑华、冯彬卿           浏览数:0

  10月27日—30日,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贵州大学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单连岱带队参加,我校《多语荟遗 声贯中西: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以山东省39个非遗为例》项目斩获国赛特等奖,是继2017年学校研究生在“挑战杯”国赛科技发明类项目中获特等奖后,学校本科生团队首次在哲学社会科学类项目中斩国赛特等奖,是我校本科生参赛、哲学社会科学类项目参赛以来的历史最好成绩,取得了双重突破。

  “挑战杯”竞赛共吸引全国2000多所高校、40余万作品、250多万名学生参赛。我校共入围作品六件,获得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取得历史最好成绩。获奖作品来源于6个学院,涵盖农、工、文、理等多个学科门类,国赛获奖作品覆盖学院、学科范围由点到面发展,切实为学校多个学科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贡献了力量。

  “挑战杯”竞赛既是同学们创新实践的重要平台,更是激励广大学子科创报国志向的思政课堂。校团委在遴选和改良项目过程中心怀“国之大者”,牢记使命担当,以切实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需求为目标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的走向世界”。特等奖获奖项目、外国语学院《多语荟遗 声贯中西: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以山东省39个非遗为例》项目团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基于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以拉斯韦尔传播模式为理论依据,聚焦当下我国非遗对外传播过程中国际友人听不懂、看不懂、记不牢等“卡嗓子”问题,先后组建36支调研团队历时两年半,前往13个地级市、41个调研单位,考察调研了39项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团队从提升保护度、创新度、影响度三方面入手,进行非遗对外传播的“三度”路径构建,设计了39项非遗的多语数字化展示模型、H5介绍页面和多样的非遗游戏,建立了翻译宣讲团,提供多语翻译文本约10万字,在国外购物平台上出售非遗文创,构建25万余字的多语语料库,与20所国内外高校共建26门实践课程,用外语讲好非遗故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舞台。

  国赛二等奖获奖项目、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代先锋——基于高抗性淀粉的绿色功能性主食开拓者》项目围绕健康中国战略需求,发挥农业高校学科优势,以多种天然淀粉为原料,采用普鲁兰酶水解,结合中温重结晶法制备高抗性淀粉,抵抗消化酶水解效果达市面产品10倍,并以该高抗性淀粉为原料研发低GI米粉、饼干、馒头、面条等10余种功能性主食,为开发抗消化性功能性食品提供新思路。近3年已在5家企业推广应用,累计新增产值 31.08亿元,新增利税 3.42 亿元,申请专利7项,发表14篇SCI一区论文,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2项,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国赛二等奖获奖项目、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新型保湿因子——高纯度天然HA的研发制备》项目团队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需求,基于银耳来源的天然透明质酸可以成为安全高效的透明质酸替代产品,解决兽疫链球菌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存在的消耗粮食、产生废水和具有潜在致病性(内毒素)等弊端,对银耳菌种进行择优选育,采用新型复合酶催化转化提取技术结合高效分级纯化工艺从银耳中获取天然透明质酸,纯度达95%以上,克服了行业内长期存在的原料利用率低、纯度低等重难点问题,打造了可迅速复制的“卓越-惠民”模式,切实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

  大赛前期,校团委广泛宣传动员,在全校层面举办竞赛宣讲会、推介会、专业指导会、经验交流会等,深入各个学院调研和挖掘项目,努力尝试将往届成功经验模式推广应用至更多学院、学科。各学院高度重视,多次组织院内专家指导会、答辩会,在学生培养、经费保障、场地支持等方面做到全心服务、全力攻关。在比赛冲刺阶段,校团委邀请校内外权威专家对参赛学生进行面对面深度指导,在项目介绍思路、文书撰写、现场答辩、着装礼仪等方面下足功夫,精益求精,为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科学规范的组织推进中,在学院领导、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参赛学生激情饱满、斗志昂扬,以全力以赴的姿态投入到备赛中,团队的专业水准、协作能力、心理素质逐渐增强。经过历时10个月的全力备赛和反复打磨,获奖团队最终凭借过硬专业知识、扎实科研水平以及精彩现场答辩取得优异成绩,展现了农大学子不断突破、向上攀登的拼搏精神和青春风采。

  “挑战杯”竞赛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为宗旨,是共青团服务大学生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多年来,数万名农大学子以大赛为起点,怀揣科创报国的志向,练就创新实践的本领,一路向着科学高峰不断攀登,砥砺前行,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了青春智慧与力量。

  附获奖名单:

学院

作品名称

奖项

团队成员

指导老师

外国语

学院

《多语荟遗声贯中西: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以山东省39个非遗为例》

特等奖

孙梦迪、刘涵睿、

段志玟、陈思颖、

郑文钰、康庆文、

叶雪琳、王浩泉

线郁、

徐玉凤、

纪卫宁

食品科

学与工

程学院

“食”代先锋——基于

高抗性淀粉的绿色功能性

主食开拓者》

二等奖

周历阳、高琳、孙

带涌、李明举、何

雨婷、张容瑜、贾

若玉、张子文

孙庆杰、姬娜、

秦洋

海洋科

学与工

程学院

《新型保湿因子——高纯度天然透明质酸的研发制备》

二等奖

高磊、张铎、王奉景、吴天月、侯鑫彬、宋雪宾、王超平、田君

陈伟、

李琳、

马岩

机电工

程学院

《华育之星——花生间

育种精密播种机》

三等奖

常学良、李玉涛

刘佳军、王春清、

路通、李文杰、

李先杰、刘悦旭

何晓宁、

李奇、

尚书旗

植物医

学学院

 

 

《基于绿色防控资源挖掘的苹果轮纹病新型微生物

菌剂研发》

 

三等奖

李世昱、郝柏慧、关淼天、赵润欣、许宇昕、李晓鹏、陈颖、庞一博

王彩霞、

张清明、

练森

动漫与

传媒学院

亦耕亦读,知行合一:耕读文化资源活化开发与教育应用研究——基于黄河流域中下游11地市的实地调查》

三等奖

闫佳慧、于呈惠、

王雯莹、王艳梅、

姚伊宁、郑博文、

孙若芬、侯钊

高欣峰、

祁琳、王

鲁美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地址:青岛市城阳区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