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31 18:58:05 来源:校团委 浏览数:0
2024年在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各级团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做出的部署要求,聚焦主责主业,围绕中心大局,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工作水平,团结引领广大青年学生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贡献了蓬勃青春力量。
一、深化政治引领,加强团员青年、团干部理想信念教育。 立足“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一根本定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按照全年持续、全校覆盖、全员参与的原则,以“主题党日+主题团日”为载体,形成“1+X”联动模式,开展了“青春心向党 奋进新征程”第二届微团课大赛、“国旗下的演讲”主题团日活动等校级党团共建活动30余项,参与学生6万余人次。构建了“领学、讲学、研学、比学、践学”五位一体理论学习模式,组织全校团支部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专题学习,完成率均达100%。开展“团学先锋”团干部理论学习7期,通过轮流讲、集中学、共研讨,打造团干部的“充电站”“思想汇”
二、龙头赛事创新高,创新人才培养结硕果。
2024年11月,我校在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金奖1项,实现了我校此项赛事历史性突破,实现了我校在“挑战杯”系列竞赛中最高奖项的全覆盖。同月,我校在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荣获特等奖2项,获省内唯一“擂主”。2024年,我校创新创业竞赛共获国家级奖励284项,省级奖励1132项。2024年3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2023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我校在《2019-2023年全国农林类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榜单(TOP20)》中位列11名。
三、共青团青岛农业大学第三次代表大会,青岛农业大学第七次学生代表大会、第五次研究生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12月7日至8日,共青团青岛农业大学第三次代表大会,青岛农业大学第七次学生代表大会、第五次研究生代表大会在城阳校区学术会馆胜利召开。共青团山东省委、共青团青岛市委负责同志,全体在校校领导出席大会开幕式,全校273名团代会代表、300名学代会代表、61名研究生代表参加大会。大会全面总结了第二次团代会以来学校共青团在加强思想引领、夯实组织建设、助推青年成长、服务中心大局等方面的做法和成绩,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思路和举措,起到提振精神、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效果。全体代表秉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参加会议,认真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圆满完成会议各项议程。大会选举产生了共青团青岛农业大学第三届委员会、第七届学生会主席团、第五届研究生会主席团。
四、学校170个项目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现持续6年增长,1个项目入选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
进一步完善“理论学习—实践训练—学科竞赛—项目孵化”多级联动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按照“提早谋划、有序推进、重点培育”思路有组织地开展大创项目工作,优化项目推荐模式,逐步形成“三上三下一提升”培优路径。2024年我校校级立项千余项,参与学生4700人,参与比例15.37%;170个项目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其中国家级项目58项,为历史最好成绩,获批数量实现六年持续增长,项目申报成功率达48.57%,高出全省平均立项率19个百分点,在全省高校排名中位列第8名,1个国创项目入选参加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
五、举办“青春的荣光”2024年五四青年节特别团课,该品牌团课及相关经验做法被《中国青年报》“大思政专栏”报道。
把握五四青年节关键节点,以农大精神为内核挖掘学校先进典型奋斗事迹,从国家视野、时代特征、青农特色三个维度设计,开展了“青春的荣光”2024年五四青年节特别团课,邀请“挑战杯”竞赛特等奖团队、“科技小院”师生代表、五四青年标兵等青春典型,结合真实经历和实践感受,以小切口阐释大主题,通过旗帜鲜明的正面引导、浸润心灵的感化渗透和新颖时尚的传播形式,为广大青年学生带来沉浸式、立体式的思政大课,吸引万余名师生线上线下同步观看。该团课作为我校连续开展八年的原创思政大课,被《中国青年报》“大思政”专栏报道,介绍了我校打造农字特色思政大课、创新开展青年思想引领工作的典型经验做法。
六、“青马工程”扩容提质,健全骨干培养体系,点亮青年之光。
充分激发学生骨干在广大团员青年中“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带动作用,开展“青马工程”第八期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和2024级团支部书记和委员培训班,累计开展50余次培训活动,培训骨干1272人次。聘任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教授等30余位校内外专家担任授课导师,开展理论学习主课堂、素养提升大课堂、农科特色新课堂,包含专题讲座、素质拓展、技能实操、论坛研讨、参观调研等多元形式。提高团学组织骨干作风建设,组织开展了“星光”seminar、“星光”slideshow、社团骨干培训营等培训活动27场,参与学生3000余人次。广大青年骨干通过系统培训思想得到升华、能力得到锻炼、作风得到改进、标准得到提升。
七、万名学子投身基层实践,助力乡村振兴,学校22个团队荣获山东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服务团队等多个荣誉奖项。
2024年暑假、寒假,围绕“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主题开展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共组建49支国家级和团中央专项重点团队、6支省级重点团队、37支校级重点团队、1148支院系小分队,16000余名学生深入基层一线,聚焦乡村发展的关键领域与显著成就,开展产业调研、技术支农、文化振兴等实践活动,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所需所求建言献策,奉献智慧,服务群众34500余人。学校22个团队荣获山东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服务团队、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千校千项”网络展示活动优秀实践项目等荣誉奖项,45名学生荣获山东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个人等荣誉奖项。
八、深入实施“青春向阳”大学生社区实践服务活动,学校团委荣获山东省2023年度“百万大学生进社区”先进集体。
学校团委积极落实团中央关于开展“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的号召,结合农业大学特色和文化内涵,特别打造了“青春向阳”大学生社区实践品牌,组织各基层团组织和学生社团深入社区开展了理论普及宣讲、优秀文化传承、社区志愿服务、文明城市创建等系列社区实践活动。截至目前,全校共计651个团支部、万余名青年学生走进基层、走入社区,累计对接基层团组织206个,设计实施项目1290个。在实践中发展形成了“走进社区学雷锋,反诈宣传树新风”、“美好‘食’光、安全相伴”、“垃圾分类宣讲团低碳环保宣讲”、“1+1+N”社区实践、“化学小实验,科学大发现”、“零废弃花园”、“扬优秀传统,立文化自信”、“向阳计划”、“耕读书社”诵读团等优秀实践项目。校团委荣获2023年“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先进集体,4个团支部获评社会实践先进团支部,1项志愿服务项目获评社会实践示范项目,8名师生获评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九、学校荣获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1项,省赛荣获金奖1项、银奖2项。
深化完善“常态化运行、项目化运作、专业化发展、品牌化提升、组织化管理”的“五位一体”志愿服务育人模式,承办山东青年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志愿服务行动工作推进会暨黄河流域应急救援青年志愿服务培训交流营,组织青年志愿服务项目风采展和系列展示活动,参与师生、地方公益组织团队等万余人次,得到团省委主办方高度认可。组织全校学生开展学雷锋活动月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涵盖雷锋精神主题团课、校内清洁、敬老护幼、为同学办实事等领域,举办活动40余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20000余小时。挖掘、选树、培育了一批具有农大特色优势的青年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开展了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校赛,在第五届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荣获金奖1项、银奖2项,在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荣获银奖,获奖质量在省属高校中位居前列。2024年招募选派西部计划志愿者21人,前往新疆、西藏以及山东西部服务。广大学生在奉献社会中修炼品德,增长才干,学校志愿服务工作项目化、品牌化、专业化水平有效提升。
十、校园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推动青年学生促发展,展风采。
精准服务学生成长需求,按照坚持育人导向、突出农科特色、把握青年特点的原则设计开展全年持续、全员覆盖的 “第二课堂”活动。全年城阳、平度两校区共发布了4356个“二课”活动,参与学生29万余人次,其中在平度校区开展活动2822个,活动供给量大幅提升。加强美育课程建设,开设美育课8门,覆盖学生6254人。以突出政治性、教育性、艺术性、创新性为原则,精心策划开展了迎新生文艺晚会、毕业歌会、社团文化节、“虹韵牡丹”游园会、“展特长推新人”系列比赛、“青农杯”足球赛、“青凝杯”学生干部拔河比赛等60余项校内大型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并在往年经典品牌活动基础上围绕学生成长新需求,策划举办了“虹创未来”双创活动月、平度校区文化活动月等新增品牌活动,融合艺术、文化、科技等元素,将精英型活动与大众型活动相结合,亮点荟萃、精彩纷呈,服务广大青年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审美意识、创新思维、身体素质,实现健康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