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妈妈的名义 21年“不变”的叮嘱——记一场始于上世纪90年代“只为女生”的专题讲座

    2015-05-15 11:36:42           浏览数:0

她是主讲人,整整100页的演示文档加三个视频,逐字讲解,用时两个半小时,没喝一口水;她们是听讲人,3000余位十八九岁的女大学生,仰头倾听,并多次报以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她们对主讲人的敬重与感谢。

以妈妈的名义,她从1994年开始讲,一年一次,如今已经是第21个年头,没人计算过听众的总数;今天是新一批听众,在她开始这个讲座的那一年,绝大多数还没有出生。

她做的,是自己当初也没想到能坚持二十年的事;她们接受的,是一场跨越20多个年头,比自己年龄还大的温馨叮嘱

她和她们之间,相差整整四十岁。她称呼她们女生朋友,她们称呼她刘老师

刘老师,就是青岛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国秋教授。

1994-2015,一场持续二十一年的讲座

在青岛农大,从大一入学开始,女生有专享的一项福利。这福利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持续发放到现在,男生们都知道,有的不请自到去旁听。

1994年,刘国秋在农业工程系做学生管理工作。整天和大学生打交道的她,结合心理卫生知识的学习,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与感悟。她发现,虽然当时一个班级女生人数多是个位数,但对整个班风学风的影响却很大,似乎呈现正-正、负-负规律,加之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所面对的问题和应该采取的教育沟通方式有明显差别,尤其是由于心理和生理的特殊性,更应该给予女大学生一些特别关注,因此才有了想和女生们单独聊聊的想法。这种最初的动机还源于她本身具有的慈爱之心,母性固有的相通性,使她很想替那些远在千里之外的妈妈们多嘱咐嘱咐孩子

在这样的背景下,刘老师开始了和女大学生之间的一场对话。最初的讲座仅面向农业工程系的女生;后来慢慢扩展到全校,而这样一场对话竟持续了二十一年。

最早听她讲座的女生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

“70“80“90,再到如今的“95女孩。

二十一年,她在每一场讲座的开场白中总会说的那一段代表你们的妈妈叮嘱一下她的宝贝女儿,因为老师也是有一个女儿的母亲,深知母亲对女儿的那份刻骨铭心的牵挂和思念,让无数女生耳熟能详;二十一年,她也已经成为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山东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青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会长和青岛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场一年一次的讲座,是她对学校育人工作非常独特的一份贡献。

1955→1995,一次跨越四十年的对话

刘老师给大一女生做的讲座已成为校园专有名词。主讲人不变,是校党委副书记、心理咨询专家刘国秋教授,这个全校都知道;听讲人每次都变,是每一级的大一女生,这个大家也都知道。在变和不变之间的,是一份永远的牵挂——“人生之路没有彩排,也没有假如,更没有回头路可走,它只是一次没有回程的旅行。正因为没有回头路可走,她希望在她们首次远离家门的起点处,多叮嘱一些。

在变和不变之间的,还有讲座的内容。讲座的名称,近年来比较稳定地确定为《做高品位知识女性》。名称不变,内容却一直在变。校团委副书记许颖两次参加讲座、两次主持讲座,每年都要认真聆听一次的她,能明显感觉到讲座内容的总体框架没太大变化,但内容是不断充实和调整的。510日由校团委主办的面向2014级大一女生的讲座中,案例有“2013级女大学生成为年轻妈妈而缀学、有“95女大学生的性别特点、有近六年来全校应届女生的考取研究生人数统计……作为一名“55,为了拉近与“95之间横跨四十年的对话距离,她花费了很多心血来做准备。这种精心,体现在她讲座中使用的大量精美图片、历史故事和经典名言、巧妙有趣的动漫设计上,还体现在她自己语言风格的改变上。在工作场合讲话严谨、生活中轻松愉快的她,也许只有面对这样一群受众的时候,才会冒出更好哦!”“这是为什么呢?”“小女孩逐渐成长为亭亭玉立的靓美眉这样呆萌可爱的语言。现场的反应证明她的用心没有白费,讲座中,每当语句末尾冒出一个拖着长腔的“……时,就会传来台下女生的拍手和笑声,现场氛围也会再次起来。

变和不变之中不断强调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女性传统美德的传承和现代精神的弘扬。对于同是90后的女大学生,她坦率地指出她们具有敢于追梦、勇于探索、关注公正公平、思想更加敏锐以及张扬个性、表现独立等特质,也同样坦率地指出她们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磨砺,因此自强不息和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相对缺乏。当社会中一些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世俗论调泛起,她坚定明确地告诉大家:老师认为,女生同学将来一定不要去做全职太太,贪图一时的享受,将带来一生的遗憾。

报告内容丰富,涵盖立志、学习、情感三大主题,在每个主题之中,又分别设计了不同层次。整整100页的PPT,这样大容量的心里话很容易让人感受到主讲人的苦口婆心。整场讲座听下来,能感受到她想要传达给大家的最核心的理念仍然是最宝贵的中华传统思想——“自重、自爱和自强不息。报告内容甚至细致到女孩该如何注意个人卫生、不要刻意节食减肥追求骨感美、不要刻意美丽人免得将来关节疼……讲到这里的时候,台下一位女生小声跟旁边女生说:哎呀呀,和我老妈说的一样!

像妈妈说的一样,这,本就是她内心所涌流的情怀。

很多事情,连妈妈都没告诉过……”

像妈妈一样,其实又不一样。

妈妈有很多种,母爱也有很多种。我们可以说妈妈和母爱都是伟大的,但却不见得都是对的,或者合适的。几乎所有的妈妈从来没有专业学习过如何当妈妈,所以她们和女儿的交流方式也千差万别。有的妈妈含蓄含羞,很多话并不会和女儿讲,在一些敏感问题上指导缺位;有的妈妈粗放暴躁,很容易和女儿发生冲突;还有的妈妈可能文化水平不高,在孩子的理想志向上提不出有效建议。所以,妈妈不同,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女儿的人生差别。

刘老师这位妈妈,长期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积累了深厚学识和丰富经验。所以,她考虑的会比每一位女生的妈妈更科学、更细致,也更高远、更深刻。

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下来,她额头鬓角微微沁出汗滴,声音却始终非常洪亮,关键信息处还会带领全场女生一起大声朗读。每年花这么大心气准备的一场讲座,效果如何?笔者尚没有做过量化统计,只能随机调查:

即将毕业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科11.04班朱环宇回忆起大一的讲座,说:刘老师传递了一种能量,那就是美丽、优雅、自信、智慧、独立、坚强,都快四年了,那股能量似乎还萦绕在我身边。

在留校读研的园艺学院研一女生王玉玲看来,刘老师讲座里的很多事情,连自己的妈妈都没告诉过她,刘老师像母亲一样把一个女生应该具备的品德和修养一一讲给我们,对于当时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我来说,字字句句都是标杆。

印象最深的是刘老师在讲到百善孝为先时给我们放了一个视频:许许多多的小蝌蚪以很快的速度游向成熟的卵细胞,想尽快与之融合,但最终只有速度最快的那一颗获得了成功。刘老师说,这说明我们的生命本就是来自于最优秀的因素,所以大家应当自信地告诉自己我是独一无二的,我很优秀。视频里还有胎儿在妈妈腹中孕育成长的过程,很是触动我。人文社科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13.01班康悦明说。

……

做高品位知识女性,这句话就像导航仪一样

二十年磨一剑,讲座已经成为校园里的一项文化品牌,也成为学校学生教育和性别文化建设的重要活动。

讲座中,她用很多古今中外杰出女性的例子,激励当代女大学生努力将自己的小梦和民族大梦联系在一起,凝聚在一起,鼓励年轻的女孩敢想、敢做,敢成功,也不怕失败。她心目中的优秀女大学生,是一种大女生”——“自尊、自爱、自律、自强,做一个有尊严的、大写的立于天地之间。

在设定高目标之外,她希望大家做学习型知识女性,此外还要把握好情感的天平。守护好你的金子,这句话是她讲座里的一句名言。她在引导女生思考——与其过早言爱,不如积累你爱的资本:才干爱的能力

今年是她在大学里工作的第三十六个年头,她说,在年复一年迎新生、送老生的岁月里,心头充满了成就感,为优秀校友取得的业绩而骄傲;但也常存担忧,为一些女大学生的青春迷茫、人生迷途而担忧。其实,一场讲座的具体内容,无论怎么精彩,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慢慢淡化,但一场讲座的核心精神,却可以长久地永驻学生心中。

刘老师的讲座具体内容已经记不全了,但做高品位知识女性这句话就像是导航仪一样,一直激励着我。已经毕业的人文社科学院2010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女生康凯奇这样说。(刊登于《青岛农业大学报》2015年第12期,总第886期)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地址:青岛市城阳区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