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03 21:23:59 浏览数:0
七十年前卢沟桥的枪声,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击日本法西斯侵略、全民抗战的序幕。七十年弹指一挥间,中华民族扭转百年衰败沉沦的历史,走向民族的独立与自强。
7月25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七十周年,青岛农业大学动漫与传媒学院社会实践队走进革命老区烟台海阳,追寻红色革命文化足迹,“传承革命精神,共筑红色文化”正是他们此次社会实践的主题。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走访了东村办事处大磊石村村书记和村民,了解当地对红色文化的重视和保护程度。7月26日,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迁徙’不断,关爱不止”——“关爱‘候鸟儿童’”实践团为孩子们进行艺术拓展和开展文化课堂,实践团将对“小候鸟们”进行才艺培养。
“候鸟儿童”长期生活在老家爷爷奶奶的身边,隔代教育存在很多问题,不但“小候鸟们”的平常教育和学习存在问题,而且无法培养孩子们艺术上的兴趣爱好。“‘迁徙’不断,关爱不止”——“关爱‘候鸟儿童’”实践团针对这个现象对他们进行功课辅导和艺术兴趣爱好培养。
“小候鸟们”的功课只能靠自己学习,爷爷奶奶没有能力辅导他们,在这个暑假,志愿者就对“小候鸟们”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对他们的学习进行查漏补缺,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才艺教学方面,志愿者结合自身的特长,教他们唱歌、舞蹈、魔术等内容,孩子们天真的笑容慢慢浮上脸庞,开心的不亦乐乎。经过之前的接触,志愿者们和“小候鸟们”打成一片,齐唱《小鸭子》、《小红帽》、《新年好》等歌曲,阵阵歌声回响在教室的每个角落,还有五个小朋友自告奋勇的冲到前面唱起《荷塘月色》,孩子们稚嫩的歌声,带动了所有的孩子哼唱,他们正在渐渐的敞开了他们的心扉,用歌声感动了在场每一位志愿者。“听到孩子齐唱,自己被他们纯真的歌声所感染了,也跟着他们一起唱了起来”志愿者说道。
随后,到了魔术互动的环节,近景魔术吸引住“小候鸟们”的目光,把表演魔术的队员张见行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有个小朋友惊讶的瞪着眼睛喊道“叔叔,是怎么做到的,教我们吧,我要表演给爸爸妈妈看”,孩子不经意的话语承载着对父母的爱,自小和同龄人不一样的经历,让他们过早的承担着与父母离别、情感缺失等方面的问题,使“小候鸟们”变得更加成熟稳重、贴心懂事。通过陪伴,希望不仅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开阔视野,更希望能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志愿者们和社会的爱,用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面对生活。
经过几天的相处,志愿者和“小候鸟们”的感情愈加深厚,也越来越了解孩子们内心状况,渴望和父母团聚,淳朴的话语承载孩子小小的愿望,“‘迁徙’不断,关爱不止”——“关爱‘候鸟儿童’”实践团对孩子们的进行长期学习辅导和关注他们的心理发展状况。
为深入了解大磊石村的革命历史,一行人在村书记的带领下,探访了村子里87岁的建国前老党员于希古老人。虽然时隔七十多年,于希古老人仍然清晰的保持着对那个特殊年代的记忆。原来,1943年,胶东十六团兵工厂迁至大磊石村,为了积极供应前线,勤劳善良的大磊石村村民纷纷加入兵工厂,制造出大量手榴弹、地雷等枪支弹药。不幸的是,盘踞行村的日伪军得知了十六团兵工厂的存在,于1945年5月18日晚发起突然袭击,连夜包围大磊石村,村子的民兵团对日军进行了英勇抗击,在支援到达之前5人牺牲,3人受伤,13人被抓。谈起那个年代,老人除了激动更多的是愤慨,日本侵略者惨绝人寰的行为终于得到了报应,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像乡亲们一样无数革命先烈们的鲜血换来的。
于希古老人在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济南战役,亲身经历了八天八夜的连续作战。随后于希古老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官训处通讯员,又参加了八大战役之一淮海战役。听革命老前辈讲述了当年他参加抗日战争的事迹,队员们重温那段洒满鲜血的艰辛岁月,感受到了老一辈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心里都很受震动。为表示对革命前辈的敬意,实践队把用自己生活费购买的日用品送给于希古老人。
“这次追寻红色文化的社会实践,让我深刻意识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铭记那段充满血与泪的历史,吸取教训,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应该传承下去,弘扬红色文化,这样国家未来的发展才是有根基的,才能更深远。”队长李欣谈着自己的感受。
现在,老党员已是耄耋之年仍关心国家大事,每天按时收看《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发展态势。他自豪地说,咱们的党是一只有力量的队伍,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断进步。老党员嘱咐同学们:“一定保持爱党爱国的热情,把老一辈的革命精神传承下去,多弘扬红色文化。让年轻的一代吸取历史教训,促进祖国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