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12 09:52:13 浏览数:0
青岛农业大学三农学会暑期派出小队前往菏泽曹县王集义务支农。在活动过程中队员们除了进行支教、调研、文艺等多方面的活动,以传播文化知识,发展科技下乡,丰富村民生活,帮助农村改变外,也极大地感受到了农村的自然景色和特色习俗,也被农民们淳朴的乡情深深感染。
下乡第一天,队员们送孩子回家,手牵手,就像一家人。
孩子们已然成为队员们身后的小小“跟屁虫”,跟着队员走街串巷做调研,有时还会充当“导游”和“小小翻译员”。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区别于城市孩子的手机、电脑,一场雨后淌泥水的街道和一棵歪脖子树,他们也能玩得不亦乐乎。
孩子们面对相机很是新奇,看到队员也很是欣喜。她们用纯真无邪的笑容欢迎着队员们。
当初生的眼睛认识这个世界时,感受到阳光、绿意与微笑,该是很温暖吧。
喧嚣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五天一次的赶集,其实是好多孩子一周以来的期待。
最淳朴的美食。油锅的吱吱声和散发出来面食香气,是最简单的中国乡村味道。
修电器的大哥专心致志。或许看上去工具简陋,但他仍全力以赴。
在哪儿都不变的是妈妈的爱,眼神流露出满满的亲情。
养尊处优的是城市的家猫,这里的猫能飞檐走壁。
也许看似破败凄凉,但门前春联,屋里年画还是表达了农村人民最淳朴的心愿。
“这里一定会发展起来,因为有花。”二战后美国军官哈里曼面对巴黎战争废墟时说的话,在这里同样适用。这里有花,这里有希望,这里当然会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