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诠释教育的伟大 手拉手队员眼中的全国文明家庭李济远夫妇

    2016-12-20 16:18:07           浏览数:0

1212,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潍坊高密冯家庄村宝德书院创办人李济远、单美华夫妇获得第一届 “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他们特别向手拉手义务支教队发来喜讯:“一年三赴京,进取赖君功。感恩一路相伴。不忘初心,不负期待。向手拉手的志愿者们报个喜。”

2013年的夏天开始,手拉手支教队与宝德书院结下不解之缘,此后三年间,队员们受到李济远夫妇的道德感召,身体力行的践行志愿者的光荣使命,在关爱下不断成长。

宝德书院创办于201378,书院承取“宝德斋”“人间至宝是有德”之原意,遵循“崇文、敬德、尚礼、弘毅”的办院宗旨,坚持关心爱护每一位孩子,着意培养乡里后辈儿孙——牢记国家法纪,谨遵乡规民约;传承传统文化,了解乡土历史;夯实知识基础,立就远大志向;德智体美并举,全面提高素质。

谦以待人 朴素无华

“让农村的孩子有好书读,在假期里有个好去处。”怀着这样的朴素想法,高密乡村教师李济远、单美华夫妇将自家的房屋腾出来创办宝德书院,自费购置电脑、课桌、图书、乐器等,教授孩子们国学、书画、音乐、体育。四年的时间悄然过去,李济远、单美华夫妇的宝德书院,已由最初单纯的图书借阅室,发展为教授国学、书法、音乐、绘画、体育的课堂,不变的是,所有这一切依旧是免费的。

手拉手支教队项目部部长李文,多次前往宝德书院进行支教,并在2016年暑期担任队长。她在老队长郭送对宝德书院李济远夫妇的介绍中产生兴趣,“我至今仍深刻地记得她提及老师夫妇时满满的敬佩神情。寒假支教时我毫不迟疑地选择了潍坊,想真正见见送姐口中可爱可敬的老师夫妇。”

第一次来到宝德书院,李济远瘦削却精神饱满的形象给李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次去支教前,李济远在前期还特意找李文要了支教队员的名单说要熟悉一下大家。“时隔半年,再次见到老师,老师更加消瘦。事后李老师还特意为没去亲自接我们致歉,更使我十分不好意思。老师每次都以‘您’来称呼我们,尽管多次抗议,但老师仍坚持。”

随着书院影响力不断扩大,李济远夫妇却一如大家初识时一样,恬静淡然,数年如一日,始终在为孩子们辛苦操劳。

无私奉献 爱满宝德

李济远说,教育是爱、是激情、更是一门艺术、一份责任。这与手拉手所贯彻的“教育即生长”的理念多有契合。李济远夫妇一直是在“以爱点燃教育的火”,然而他们却一直认为自己只是做了一个教师应该做的事情,做了一个常人该做的事情。他们的伟大在于他们无私的爱,更在于他们四年如一日未言弃的坚持。

来到高密后,结合书院的实际情况,手拉手支教队计划开展一至两期阅读夏令营,同时发挥队员们的特长,开设特长课。大暑那天室内像火炉烘烤,手工课上,孩子们脸上汗水直淌,队员的汗水浸透衣服。但孩子们的配合度依旧很高,队员们也无畏酷暑,执行着自己的计划。

李济远、单美华夫带着孩子们和手拉手的队员进行了一次徒步远足,给队员们带来了很大的感触。在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下,孩子们学会忍受,懂得坚持,相互扶持。即便是身体不舒服也不愿意放弃,一瓶水在孩子们中间相互谦让都不舍得喝。队员们深受感触,希望和李济远夫妇一样,身体力行的去打动孩子们,在平时的生活中给孩子们做榜样,通过自己的一份力量带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美好的假期,给予他们最好的陪伴和关爱。

悉心关怀 给予感动

李济远老师说他想在孩子们心中播下“德”的种子,他还给孩子们讲述家乡的历史及传统文化。他说,一个人,如果连爱生养自己的土地、爱自己的家族都做不到,又谈何爱民族,爱祖国。李济远告诉队员们,做学问是很严谨的事情,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李济远还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润物细无声”。队员们将李济远的话记在心里,也贯彻了自己的整个支教过程。

李济远夫妇给予了手拉手支教队全部的爱和尊重。课程安排上李济远给予手拉手支教对充分的空间,全力支持。提醒队员们晚上注意安全,锁好门窗。队员们在书院的日子里,李济远单美华夫妇待队员如同他们自己的孩子,全心全意为队员们着想,“第一次寒假支教要离开的那天恰是腊八,老师让他的儿子跑了两个村庄只为我们能吃上一口腊八粥。这就是我们的李爸爸单妈妈。”支教队员聂国锋提及。“第一次当队长,总会有出错的时候,老师总会安慰我说已经做得很好了,暴露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李文回忆到和李济远、单美华夫妇相处的点滴。李济远、单美华夫妇的悉心关怀给予了手拉手支教队员满满的感动,队员们从两位老师那里领悟了更深层次的教育和爱,在感动中肩负责任,在志愿服务的路上砥砺前行。

据手拉手支教队队长孟遥遥透露,手拉手支教队在今年的寒假将会继续前往学校的志愿服务基地——宝德书院开展活动,为孩子们带来更加有趣、有内涵的项目化活动。同时,也将会与宝德书院展开更加深入的合作和交流,共同促进支教公益事业的发展。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地址:青岛市城阳区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