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粼星探海”实践小队赴青岛港学习调查蓝色经济发展情况

    2019-07-24 18:15:29 来源: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浏览数:0

  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建设海洋强国,国务院壮大海洋经济、拓展蓝色发展空间号召,7月19日,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粼星探海”社会实践团来到美丽的被誉为“青岛母亲之港”的青岛老港区学习青岛港口发展历史及现状,调查青岛蓝色经济发展概况

  上午7时许,“粼星探海”小队从青岛农业大学蓝谷校区出发,在领队姚志鹏和丁冉的带领下乘前往位于市北区的青岛母港。此前大家对青岛港口发展的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作为海洋学院海洋专业的学生大家深度渴望尽早地投身到海洋事业发展地实践中,为青岛建设美丽蓝色经济,发挥海洋产业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中“龙头”位置的引领作用,以积极响应党中央建设海洋强国的号召。大家满怀期待奔赴母港区。

  图1:实践小队出发前学校留念

  上午10时许,队员来到邮轮母港客户中心,姚志鹏与等候同学们已久的张经理进行对接,张经理亲切地跟同学们聊天,欢迎大家的到来,并向大家大致介绍了今天的学习内容。

  图2:张经理向大家介绍学习内容

  在张经理带领下,同学们首先来到邮轮母港客户中心二楼,张经理向大家普及了海关海监的相关知识,同学们了解到客运和货运的不同流程,客运流程为“初步安检—国内一次安检—出国二次内关—登船”,货运流程为“接受申报→审核单证→查验货物→办理征税→结关放行。”

  之后,张经理及同学们一行来到青岛港建设缩影模型前,看到按比例缩放的青岛四大港区——青岛老港区、前湾新港区、黄岛油码头、董家口港。通过张经理介绍,同学们了解到主要从事集装箱、煤炭、原油、铁矿、粮食等进出口货物的装卸服务和国际国内客运服务的青岛港号称有多大的货轮就有多大的港口,队员所位于的青岛老港区,水位深达12-13米;而前湾新港区则可停靠当今最大的装载1.5万标箱的巨型集装箱船;油港区运输资源珍贵,防护严密;正在建设中的董家口港则立志于成为西海岸新区发展的动力引擎,其承接大宗散货、液体散货,并会向冷链物流、LNG码头等延伸,拥有保税区、深加工等功能。致力成为第四代现代化港口。

  当同学们听到“邮轮母港”正计划以老港区为中心,集商务、休闲、娱乐、旅游等产业于一体的邮轮产业链,将以青岛港为发源。8.25平方公里包涵10公里海岸线,向外辐射,周边将逐渐演化成海景大道、德国风情街、小港湾旅游休闲度假区、港航企业聚集区、蓝色新经济综合区,类似奥帆中心时,大家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

  图3:同学们学习青岛港发展历史和未来定位

  张经理随后带大家来到三楼,在广阔视野下感受港口运行的实际魅力。大家了解到,只有经体积远小于货轮的动力拉轮货轮才得以靠岸装卸货。

  图4:正在进港的商用货轮

  随后大家乘车进入港区,旅程中实践队员丁冉向大家普及自己了解的青岛港,我们了解到青岛港是军用和商用为一体的综合性码头,不仅进行商业贸易产生巨大贸易额,而且保卫着青岛乃至胶东地区的战略安全。旅程中,大家近距离看到服役的海军军舰,纷纷发出赞叹拍照留念。

  图5:停泊在青岛港的军舰

  此次社会实践的最后一站是员工之家及皮进军的个人工作室。张经理向大家介绍了青岛港员工之家的建设情况,张经理介绍到 “造福职工”是青岛港践行的使命,我们组织职工学政治、学业务、学技术、学文化,张经理带大家感受员工生活的环境,同学们发现环境整洁安静,温馨舒适好像回到自己的家。宽敞明亮的读书室里,各类书籍应有尽有;随处可见的榜样展示栏,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干净整齐的洗衣房里,洗好的衣物整齐地叠放在柜子上。随后张经理向大家讲解了运载货物的一些小物件,大家兴致勃勃,自己扫码观看操作流程后动手操作桌子上的实物缩放模型,一时笑语盈盈。

  图6:同学们学习实物操作模型的使用方法

  在张经理带领下,大家进入皮进军工作室,我们学习到皮进军是通过对口扶贫从沂蒙山区来到青岛港工作,此从开启了一段崭新的人生之旅。在1996年到2002年中,皮进军初出茅庐,连续被评为青岛港“十佳”农民工;所带领的班组于2000年、2001年获得集团“全面质量管理”先进班组。2002年——2007年迅速成长,先后获得青岛市第二届“十佳”外来务工青年、青岛港首批员工品牌“进军灌装”、山东省第三届“杰出进城创业青年”、第五届“全国杰出进城务工青年”等荣誉称号。2008年5月,作为青春榜样,获得第十二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荣誉称号;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被选为火炬手到济南参加了火炬传递。

  图7:皮进军同志出席党的十八大

  2013年12月,获“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

  张经理介绍到“近年来,在皮进军同志的带领下,大刚公司创新团队始终紧密结合青岛港”现代流+金融、国际化、互联网”的发展的和公司“再造一个新大港"的经营目的,以创新为引领、问题为导向,围绕安全管控、生产效率、服务质量、降本增效、环保节能、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积极开发创新攻关,先后研发了粮食“门到门”全程流、“全程物流+贸易经营+金融融宝”三位一体模式等创新成果近千项,其中6项获得中国港口协会科学技术奖等市以上奖励。“

  实践队员岳圣智同学指向桌子上的起重机、转载机模型,向张经理询问具体的操作流程,张经理细心地讲解到“皮进军同志改良设计地“对倒箱专用设备”省去了人工托运,减少了工人工作负担,大大提高了现在的青岛港的装运效率“,而实践队员冯德伟同学向张经理提出的”万瓶不碎“理念,得到张经理的肯定,张经理说”我们海洋学院的学生还是很关注海洋动态的,万瓶不碎是青岛港的一个理念也是目前已经做到的成绩。要保证运载啤酒瓶一万瓶而无一亏损。这就应用到了皮进军同志一系列的创新成果。这些成果实现了人机分离,降低了一线工人的劳动,并大大提升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为公司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其他同学就皮进军的先进事迹多次张经理进行交流询问,大家其乐融融,纷纷表示要向先进模范学习,学习好专业知识,积极创新,任劳任怨,为实现个人理想和国家富强梦想不断奋斗。

  图8:实践成员向张经理进行询问

  最后,张经理同大家在员工之家合影留念,同学们统一安全回到学校。

  图9:实践成员与张经理合影留念

  实践小队队长姚志鹏表示,此次社会实践,帮助队员们对青岛港发展起迹的历史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对青岛港的发展现况及未来发展定位有了明确的认识,同学们对蓝色经济无论是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发挥的龙头带领作用还是在发展海洋强国的积极推动作用深信不疑,大家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受先进模范成长发展的激励,进一步坚定了大家对学好专业知识,投身国家富强建设的决心。“海院人愿以海为梦,踏实勤奋筑梦,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地址:青岛市城阳区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