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乡村·青农乡绘”实践服务团:艺术服务人民,青春奉献乡村

    2025-08-05 09:24:26 作者:魏继超、殷锦悦、李亚辰、刘一帆 来源:校团委          浏览数:0

  7月24日至31日,青岛农业大学校团委组织的“大美乡村・青农乡绘”实践服务团走进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街道流清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开展系列乡绘主题系列实践服务活动。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田义轲与沙子口街道党工委负责人亲临现场指导。作为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落实《青岛农业大学服务青岛乡村全面振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具体实践,此次活动由青岛农业大学与沙子口街道携手推进。团队以艺术创作为纽带,深挖乡村文化底蕴,助力农旅融合发展,既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也成为学校服务地方、赋能青年实践的生动体现。

调研筑基:挖掘文化特色,凝聚创作智慧

  为让墙绘作品精准契合乡村气质,团队采用“线上+线下”的调研方式,探寻流清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在文旅产业开发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效,剖析其具备借鉴价值并转化落地的实践经验,为创作筑牢根基。队员们走访23位当地居民、6名文旅工作人员,系统梳理流清湾的海洋文化印记与民俗遗产,将带有生活温度的故事与符号一一记录;通过200份有效问卷分析,精准把握游客对乡村景观的偏好需求;与文旅部门建立沟通-反馈机制,确保创作契合当地文旅发展理念。这些调研成果被充分融入墙绘设计,体现了队员们以调研为基、以需求为导向的严谨性,为活动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

  校地协同:共商发展思路,擘画合作蓝图

  实践期间,团队与沙子口街道负责人围绕活动推进、长效合作等开展专题座谈,明确了“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总体思路。街道负责人表示,与青岛农业大学的合作是流清湾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高度认可校地协同推进乡村发展的模式。双方一致同意,未来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在人才培养、文化挖掘、产业升级等方面持续发力,为乡村振兴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落地见效注入持久动能,彰显了校地携手、共赢发展的共同愿景。

  创作攻坚:克服实践难题,绘就乡村图景

  秉持“来了就画、边画边融”的理念,队员们以高效行动投入墙绘创作,抵达当日便迅速进入状态,第一时间勾勒出墙绘的第一版草稿。面对夏季日间高温,队员们主动调整作息,利用夜间时段持续作业;针对4-6米的高墙作业难题,搭建脚手架轮流登高……腰间系着安全绳、头戴安全帽,一手扶稳画具、一手执笔创作,满身颜料成为最鲜明的“工作勋章”。经过7天奋战,团队高质量完成3幅主题墙绘及配套工作,用笔墨勾勒出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展现了农大学子敢担当、能吃苦的青春风采。

 
 
 

  宣传助力:拓宽推广渠道,激活文旅活力

  结合前期调研成果,团队推出多维度文旅宣传举措,助力片区“破圈引流”。设计3套融合流清湾海洋元素、民俗符号与墙绘内容的宣传海报,在片区周边广泛张贴;编制200份手绘版文旅攻略手册,涵盖推荐游览路线、特色体验项目等实用信息,在游客中心免费发放;手把手指导3家民宿店主开通线上预订小程序,完成房源上传、订单管理等操作,助力商户数字化经营;邀请5位本地文旅达人实地体验并撰写推广文案,借助其粉丝基础扩大片区影响力;策划“流清湾文化体验日”直播活动,带领网友“云游”片区、讲解海洋民俗故事,吸引超3000人在线观看,有效提升了片区文旅吸引力。

  “当看到游客在我们绘制的墙绘前打卡拍照时,真切感受到了社会实践的价值闭环。”队长殷锦悦的话道出了队员们的共同心声。大家一致认为,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艺术实践,更是一堂深刻的国情社情课与劳动教育课。

  此次实践服务活动的圆满落幕,生动诠释了农大学子“以艺术服务人民、以青春奉献乡村”的时代担当,为流清湾文旅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贡献了青年智慧与力量,也为学校深化实践育人、服务地方发展写下了鲜活注脚。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地址:青岛市城阳区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613